主页 > imtoken钱包ios下载链接 > 卢磊谈金融科技对监管的挑战:数字货币洗钱是潜在威胁

卢磊谈金融科技对监管的挑战:数字货币洗钱是潜在威胁

imtoken钱包ios下载链接 2023-01-17 09:46:44

6月以来,大量P2P网贷平台纷纷“爆发”。之前让金融消费者着迷的“金融科技”用银行贷款投资数字货币亏了判刑了,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可以做些什么来确保金融消费者的安全?在线贷方是否需要最后贷款人?谁将成为最后贷款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卢磊在7月8日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表示,金融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对原本被认为是“圣经”。监管的基本规则带来了挑战。如何保障网贷P2P的消费者安全等问题只是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之一。

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

目前,5000多个P2P平台中有3000多个关闭并正常运行,只有大约10%的平台获得许可。对于这些持续不断的P2P雷暴,陆磊问,最后贷款人是谁?如何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有完善的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但表外业务和新型金融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法律关系不同,风险很容易从金融机构向公众扩散。

对此,陆磊指出,保护消费者,只能推动监管科技发展,关注金融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商务管理;监管者必须实时了解信息,利用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搭建新的沟通基础和对话平台,为反洗钱和反欺诈提供数据交换。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钱荒”、“资产荒”现象,陆磊表示,原因是在某个时间点,大家的想法高度一致,因为大家得到的是大数据,分析结果是一样的。陆磊还举了持续看空或看多美元等例子,称这种现象虽然反映了市场的效率,但高频波动的极端情况是单边预期导致的交易崩盘,这将导致流动性。瞬间用完。那么是否应该有一个中央对手方?是谁?如何提供?

基于这些问题,陆磊表示,要建立中央对手方操作系统,确保最终流动性供给在一致预期下。

关于金融科技对监管有效性的挑战用银行贷款投资数字货币亏了判刑了,陆磊也提到了跨境金融的问题。他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轻松绕过银行,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同时,数字货币洗钱也是一种潜在威胁——利用各种代币和虚拟货币作为中介,先将汇款人所在地的法币兑换成代币,再将代币兑换成收款人所在地的法币在接收端。货币,其实就是完成跨境支付。从监管角度,陆磊提到,目前外汇局正在推进“数字化涉外管理”建设,形成大数据实时监控管理平台。

以下为演讲全文:

金融科技的兴起和发展,给我国金融业乃至监管层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冲击和挑战,值得各方重视。思考,研究。

今天我想说四点:

一、虽然面临金融科技的压力,但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没有人可以用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改变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只能接受究其原因,技术在发展,将更高的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无疑可以满足要么降低交易成本,要么提高运营效率或运营效率这两个基本要求。

二、任何事情,从辩证的角度来看,都有优点和缺点。既然是新事物,必然有我们没见过的可能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风险等级上。

三、对监管有影响,不是因为需要监管风险,而是对现有监管方式的影响。随着信息通过金融科技变得越来越对称,并且资金所有者和运营商之间的直接联系越来越多,这种法律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本以审慎监管为基础的一系列规则可能会逐渐失效。这是因为审慎监管的逻辑是,只要或只有金融机构是安全的,金融体系就一定是安全的。这在前金融科技时代是正确的,金融中介主要依赖信息不对称。但可以想象,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对称,金融中介主要做搜索工作,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占有率很高,发展迅速。这样一来,原有的资产负债表业务将被表外,审慎监管所依据的基本逻辑将不复存在。审慎监管的假设是,如果金融机构是安全的,那么资金来源就必须是安全的。如果金融中介机构对资金使用有足够的激励或约束,道德风险和资金使用选择可以改变或不改变。严肃的。因此,从这样一个前提得出的基本逻辑是,金融机构的安全就是金融安全。如果技术发展到如此高的水平,买卖双方越来越多地直接见面,而金融机构只是一个沟通渠道,那么它的安全性意味着什么?你需要资本吗?是否需要偿付能力?真正的偿付能力在于最终的出资者。因此,原本强加于银行、保险、证券的游戏规则可能都会发生变化。

四、金融科技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金融体系,也可能挑战我们常被视为“圣经”的经济游戏规则。例如,更多的人交易意味着更高的效率还是更好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不同的定价吗?这在道德上意味着什么?是歧视的意思吗?必然会形成新一轮的公平与效率的相关争论,因为只要提到公平和效率,搞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它已经进入了规范经济学的范畴,而不是实证经济学的范畴。另一个问题是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虽然这种使用可以给信息本身的拥有者带来非常大的好处。

二、th三、第四点主要针对震荡,但又要回到第一点,这是趋势,无法逆转。不要让大家以为我听了最后三点就否定金融科技。我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怎样才能更充分地思考困难,让改革更到位,让我们的金融科技运行更健康一点。

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

一、有必要认清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带来的金融创新。

根据FSB(Editor's Not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一个评估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国际机构)的定义,所谓金融科技就是应用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科技手段,金融创新。具体而言,它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在提高金融业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高门槛”的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服务提供都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创新主要在支付创新,更多地使用直接融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投资管理功能范畴,原本依赖人,但未来可能依赖人工智能或智能投顾。从技术路线来看,呈现出两个方向:一、由于技术冲击对传统金融的改造,传统金融已经上线; 二、其他一些科技公司最初并不从事金融业务。现在进入金融领域。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领先世界。目前,全球有超过4000家金融科技公司,其中北美地区占比超过50%,其中支付、借贷和众筹、数据分析是最重要的子领域。 2016年,中国科技交易额达到1.08万亿,居世界第一,美国以1.02万亿次之。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而这种快,必然会带来格局的变化,体现在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

因此,目前的共识是,无论我们喜不喜欢,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或者说金融科技能力的发展,已经深入渗透到整个金融行业。关于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我认为值得回顾一下2017年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同志提出的观点。银行业或金融业的3.0时代已经到来——银行业需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链接线上线下优势,由外向内升级,提升整个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看出,BATJ已与四大银行(工行与京东、建行与蚂蚁、农行与百度、中行与腾讯)结成战略联盟,均以提升效率、数据精准、服务为特点方便。基础级别相应扩展。

技术也渗透到了跨境金融领域——主要是跨境电商、跨境金融科技和区块链。其中,跨境金融科技主要指非银行跨境支付和经纪业务、移动跨境支付和智能投顾。其中,跨境电商是跨境金融科技的主要形式。中国消费者目前可以在海外28个国家/地区使用第三方支付,其中支付宝28个国家,财付通15个国家。区块链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黄金联盟、中国分布式账本基础协议联盟、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三大联盟。

二、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理论和金融市场运作的影响和挑战。

一个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

1、金融中介的存在是建立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个基本理论之上的,它们是金融中介存在的基础。如果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大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那么,金融中介是在向信息中介进化,还是信息中介天生就是金融中介?还是两者接近甚至合并?

2、有效市场理论。当我们从事金融市场的时候,我们都同意市场假说,也就是说,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含了交易主体能够找到的所有信息。但是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谁是信息的提供者?是否有可能被滥用和误导?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清楚地看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会出现资金和资产的短缺,一致的预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和消散,或者说是反向变化。这是关于信息提供者的。

3、法定货币理论。数字货币时代,基础货币的发行基础、广义货币的创设、货币乘数、货币周转量的计量都可能发生演变,这将对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产生新的认识论冲击或供应。

二是金融科技发展带动的新业态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1、金融脱媒。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已经从上一轮创新中的直接融资演变为收益更薄、垄断更强的数据中心化中介。谁拥有更多的数据,谁就会成为中介,垄断。由于数据的自然中心性,它可以更有效地应用。一些货币市场基金增长迅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超过了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储蓄存款。

2、金融市场运作面临的挑战。

在交易层面,科技发展推动了一般金融业务的表外业务,也催生了新的金融业态,这将对现有金融保障机制的充分性提出挑战。比如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某某平台又爆了。请问,最后贷款人是谁?如何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有完善的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但表外业务和新型金融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法律关系不同,风险很容易从金融机构向公众扩散。

在市场层面,数据集催生了金融行业事实上的跨行业和跨市场运作。数据集中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趋势,数据集中必然导致客户集中,这自然会导致信息资源所有者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导致企业之间的防火墙被击穿。原来的子行业,所以股权、债权、货币兑换等不同的市场很容易被信息中介打通。跨市场交易虽然带来效率,但也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

在清算层面,一致的预期很容易导致金融市场出现高频波动。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一个典型事实就是所谓的资产荒、钱荒的高频波动。原因是在某个时间点,大家的想法是高度一致的。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得到了大数据,所以分析的结果是一样的。例如,持续看跌或看涨美元,反之看跌或看涨欧元等现象,虽然反映了一个有效的市场,但高频波动的极端情况是单边预期导致的交易崩盘,这将导致流动性。瞬间疲惫。那么是否应该有一个中央对手方?是谁?如何提供?这肯定会成为大家在清算层面思考的问题。

金融科技也对跨境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例如,在全规模跨境收支层面,现行外汇指令银行系统是办理跨境收支的中间枢纽,主要负责审查跨境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边境收支等合理要素。同时也是外汇管理数据采集的关键环节。提交的数据类型和数量主要来自外汇设置银行,它们构成了当前监管体系中的关键和基础性作用。可以想象,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很容易绕过银行,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 2017年6月,美国公司Circle宣布推出免手续费跨境转账业务,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让用户之间实时转账,削弱甚至消除了中间人的作用。银行在跨境收支方面。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挑战。同时,数字货币洗钱是一种潜在威胁——利用各种代币和虚拟货币作为中介,先将发送方所在地的法币兑换成代币,再将代币兑换成接收方所在地的法币接收端。事实上,货币完成了跨境支付。

三、金融监管从传统走向科技与监管的融合

如前所述,金融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在多个维度上被我们视为一本“圣经”。金融运作和监管的基本规则提出了挑战。发展是必然趋势,如何更新规则和管理成为监管部门的新课题。

一个是为什么需要监督。

目前,金融科技领域确实存在一些行业无序发展的现象和监管真空的管理问题。对于一些伪平台,由于监管不力,导致风控失控,出现很多风险事件,比如逃跑、集资诈骗等,因此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从现有平台来看,目前5000多个P2P平台中有3000多个已经关闭,正常运营的平台只有10%左右获得许可。针对这样的现象,“补短板、补真空”成为管理层一直努力的方向。

监管机构一直在努力消除监管缺陷并填补监管真空。在这里,我列出了一个时间线——从2014年3月到2018年4月,从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到现在的互联网资产管理和网上外汇交易,监管规则不断更新以规范市场。运行。

其次,可以借鉴发达金融市场管理实践的先进经验。

在美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比较严格,其主要特点是功能性监管,即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可以从实质重于形式。什么业务,然后归类为相应的金融监管。尤其是 2016 年发布的 CFPB 创新规则,以金融科技促进消费者友好型金融创新。

在英国,它的特点是集中和适度的监管。一方面,立法明确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启动项目创新和监管沙箱。金融科技监管相对先进。

第三,作为金融科技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如何把握监管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

对我们来说,更强有力和有效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是主要矛盾,而金融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如果说监管原则上存在不足,也只是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因为只要金融业务呈现表外化趋势,消费者保护就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要制度稳定,人民就稳定安全”的基本逻辑正在逐渐弱化。那么,如何保护消费者呢?只有推动监管科技发展,关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管理,监管者才能实时了解信息,利用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搭建新的沟通基础和对话平台,为金融业者提供数据交换。反洗钱和反欺诈。 同时,必须建立中央对手方操作系统,以确保最终流动性供应符合预期。在跨境金融监管方面,外汇局正在推进“数字化涉外”建设,形成大数据实时监控管理平台。

总体而言,展望未来,金融科技监管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方向。一是在政策目标上,要培育积极的服务创新创业,促进资金安全、可负担、公平,让企业家、小企业和家庭安全、可持续地获得金融资源,促进普惠金融。加强。和金融健康,并妥善解决金融稳定问题。二是金融科技的监管原则。我们应该广泛思考如何为数字时代构建金融生态系统。传统机构和新业态都应该按照产业链或者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和谐共存,良性互动,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第三,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保护消费者放在首位。消费者保护是当前的短板。让消费者保护成为金融科技产品设计和管理过程中的天然DNA,促进安全普惠和金融健康,保障金融体系准入,拓展优质信用贷款渠道,为消费者管理财富提供真正的技术支持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未来,我们应该在法律层面甚至社会伦理层面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影响,从而改革和完善各个层面的游戏规则。

时间,我就停在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